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高考冲刺阶段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疏导?学期管理经验总结

讲台上堆积如山的模拟卷,走廊里永远跑不完的操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——这就是高考冲刺阶段的常态。面对五十多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,班主任难道只是成绩的监督者?不,我们更该是暗夜里的提灯人。

当倒计时牌翻到30天时,有些孩子像绷得过紧的琴弦。记得那个总考年级前十的女生突然在早读时崩溃大哭,她颤抖的笔记本上写满"考不上清北人生就完了"。这时候递纸巾远不如递观点有用。"985高校有39所,人生赛道可不止一条?"我们用往届生的真实案例说话:那个数学考砸却成为插画师的男孩,那个三本毕业却拿下注会的姑娘。数字化的排名像沙尘暴蒙住眼睛时,要带他们看见沙漠里的绿洲。

男生宿舍凌晨两点的灯光最骗不了人。有个总嬉皮笑脸的体育生偷偷吞褪黑素,被发现时还梗着脖子说"反正考不上"。高压锅炸裂前需要排气阀,我们开辟了"树洞本子",让匿名留言宣泄焦虑;组织十分钟的"怪叫比赛",把压抑吼进黄昏的操场。当全班为一道物理题吵得面红耳赤时,突然打开《西游记》配音片段——六小龄童的笑声比什么鸡汤都管用。

家长群里的"焦虑浓度"往往超标。有位母亲每天发20条"清北学霸作息表",女儿干脆关了手机。不如把家长会变成"夸夸茶话会",让父母们轮流说说孩子幼时的趣事。当某个父亲哽咽着回忆儿子三年级给他煮泡面的场景,后排传来"哧"的笑声——看,紧绷的弓弦松了一寸。

最后一次班会上,我们在黑板画了艘大船。"现在你们都是掌舵人"的嘱咐还没说完,底下有人喊:"老师您是指南针!"高考这艘船终究要他们自己驾驶,但至少,我们让罗盘始终指向远方。放榜那天收到那个体育生的信息:"教练,我去体院啦!后面跟着三个感叹号——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心理疏导结业证书?